▶︎子女宮
3個反叛期說明與處理方法 #2歲的魔法時刻:第一個反抗期 × 自我覺醒的起點
⚡【反叛期說明與處理方法】青少年不是壞,只是在學著成為「自己」🧠 一、什麼是反叛期?反叛期通常發生於青春期(約12~18歲),是孩子從「聽話的孩子」走向「尋找自我認同」的過渡時期。這階段的反應不只是「不聽話」,而是孩子開始質疑規則、挑戰權威、試圖脫離父母控制,發展獨立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。📍二、常見表現:口氣變差,經常頂嘴、對抗對規定挑戰、故意違規不願透露心事、情緒封閉開始追求同儕認同,忽略家庭模仿偶像、穿著打扮有強烈風格對父母的要求不耐煩、覺得「不被理解」🔍三、心理根源:自我意識興起:「我是誰?我要怎麼過我的人生?」對父母期望產生矛盾:「我不是你想的那個樣子」想要掌控人生的主導權情緒激烈但表達..
《清靜經》在子女宮的修行之道 如何與子女相處,把大道的能量灌注日常
🏡《清靜經》在子女宮的修行之道——如何與子女相處,把大道的能量灌注日常🔆 一、修子女宮,不是「管教」,而是「觀照」🔹 引《清靜經》:「人神好清,而心擾之;人心好靜,而欲牽之。」👉 詮釋:每個孩子的靈性本質原是「清而靜」的,但我們做父母,往往因為過度焦慮、期待、干預,而使孩子的本心被擾、被牽。🔹 實修方式:每當你想糾正、指責時,先深呼吸三次,問自己:「我這是出於愛,還是出於控制?」嘗試用「觀」代替「教」:看孩子的狀態、傾聽他的情緒,不急著糾正,而是陪伴與引導。🌱 每日觀照語(父母心語):「孩子原本就自有清靜的靈光,我不做他的主,只做他的同行者。」🧘♀️ 二、以靜養教,勝過千言🔹 引《清靜經》..
小孩成長階段說明 #子女
🌱【孩子的成長三大階段】看見每一階段的需要,才能給出剛剛好的陪伴與引導👶 嬰幼兒期(0~6歲)「愛、語言、關係,是生命的起點」🔹 重點發展:學會吃各種食物,發展味覺與飲食習慣學說話,語言是認知與情感表達的橋樑建立與六親(父母、兄弟姊妹、祖父母等)的互動模式遊戲即是工作,透過遊戲建構世界觀、模仿與學習👨👩👧👦 家長支持要點:✔ 給予愛與安全感✔ 鼓勵嘗試與探索✔ 用語言引導孩子認識情緒與物件 🧒 兒童期(6~12歲)「從家裡的小孩,走向群體中的一員」🔹 重點發展:加速發展身體協調與技能(如運動、書寫、操作)開始重視與朋友互動,建立遊戲規則與團體合作感道德感與價值觀萌芽,會出現「對錯」意識、..
第三反抗期 2~16歲:火星撞地球
🔥【12~16歲:火星撞地球】第三反抗期 × 青春撞上價值重建 × 關係重組大挑戰💥 青少年的心聲:「我不是叛逆,是我想當我自己!」這個階段,是孩子由內而外蛻變的轉折點,生理成長驟增、心理強烈尋求「我是誰」、渴望獨立,卻又矛盾於家庭依附,是自我與親子關係的高張力期。🧠【第三反抗期的心理特徵】🔹 自我意識爆炸:要做自己的主人強烈想法:「這是我的事,不關你的事」內在形成個人價值體系,不再盲從父母🔹 親子觀念對撞:南轅北轍父母要「控制與保護」,孩子想「脫離與自由」容易出現冷戰、暴躁、溝通斷裂等情況🔹 行為標新立異,尋找認同感喜歡穿特殊服飾、打扮、嘗試新潮事物朋友圈比家庭重要,會為了被接納而挑戰規則🔹..
第二反抗期 7~9歲:當矛遇上了盾 #子女
🧠【7~9歲:當矛遇上了盾】第二反抗期 × 自我思辨開始 × 關係再定義🌟孩子的內在:「我不再只是乖孩子,我想成為真正的自己!」這個階段的孩子逐漸擁有邏輯思維與道德判斷能力,也開始產生**「內在批判者」**,會質疑大人的行為與標準,展開人生中第二波明顯的自我主張。🧠【第二反抗期的特徵】🔹 思辨能力提升,開始質疑父母會說:「為什麼你可以,我不行?」開始觀察大人是否言行一致🔹 對「公平性」與「邏輯」特別敏感期待被尊重與對待公平也會有強烈的「比賽心態」🔹 學習自發性開始萌芽對知識產生好奇,但容易被成就感驅動玩中學,仍然是重要的內在動力來源🛠️【親職對應方法】✅ 1. 培養孩子學習的意願,不靠壓力靠激..
親職溝通的五大關鍵方法 #子女
🗣️【親職溝通的五大關鍵方法】說得對,不如「說得進心裡」1️⃣ 傾聽,而不是糾正👂 聽懂背後的情緒,而不是只回應表面的話語當孩子說:「我不想去學校」,背後可能是焦慮、失落或害怕回應建議:✅「你是不是有些擔心什麼?」✅「說說看,最近有什麼讓你不開心的?」2️⃣ 用「我訊息」而非「你責備」💬 少用命令式語氣,多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與其說:「你怎麼又不寫功課!」不如說:「我看到你沒開始寫功課有點擔心,我希望你可以有規律一點」💡 這種說法讓孩子比較不會產生防衛心理3️⃣ 給選擇,而不是下命令📌 讓孩子有決定感,提升合作動機例:「你想先洗澡還是先吃飯?」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參與權,就比較不會對抗💡 原則:父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