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
中國禪宗初祖|菩提達摩祖師 #禪宗
🕉️【中國禪宗初祖|菩提達摩祖師】📜 禪宗傳承的轉折之祖菩提達摩祖師,被尊為中國禪宗初祖,也是從釋迦牟尼佛起算的禪宗第二十八祖。他受法於二十七祖──般若多羅尊者,依尊者囑咐,遠渡重洋東來中國,將「佛心印」傳入東土,開啟了中國禪宗數千年的弘傳之路。🪷 傳法與門徒在中國,達摩祖師廣泛弘法,然契證心法者稀。直到遇見慧可大師,慧可斷臂求法,證得心印,遂成為中國禪宗第二祖,完成禪宗「心傳心」的東傳承接。達摩祖師將心法付與慧可時,說道:「內傳法印以契證心,外付袈裟以定宗旨。」此舉象徵:內在的證悟 是修行的核心外在的法物(如袈裟)則確認法脈與道統的延續🌸 傳法偈的深意臨終時,達摩祖師留下一首著名的傳法偈,流..
何謂禪|回歸本心的修行 #實修六法 #禪宗
🪷【何謂禪|回歸本心的修行】🧘♀️ 習禪,是為了走出「我執的小我」禪,不是宗教,不是理論;禪是讓你走出「小肉體」的限制,回到無限的本來。當我們被慾望、煩惱、恐懼與慣性情緒綁住時,活得只剩「小我」。而禪,就是一場「回歸大我、見性明心」的旅程。🌀 透過禪境,再次回到「開悟」的那一刻禪修不是追求神通、特效,而是一再回到「空」與「清明」的當下。你會經歷許多境界(浮躁、恍惚、喜悅、空靈…)但最終,是「放下一切境界」,自然進入本然清明。🧠 心靜,才能修定;修定,才能明慧世間唯一能真正打通氣脈的方法,叫做:心靜。六根不動,不急不求,不貪不怕,不想不念不造作、不期待、不執著靜靜等候,讓氣、精、神自然匯聚📍 ..
六祖壇經 #價值與現代啟示 #禪宗
🪷【《六祖壇經》的經典價值與現代啟示】📖 一、《壇經》——佛教中國化的里程碑《六祖壇經》不只是一本經典,更是印度佛教思想與中國文化融合的結晶。它代表著禪宗精神的成熟,也開啟了中國佛教走向「生活化」、「實修化」、「人本化」的重要篇章。🧘♂️ 二、融合三大佛經核心思想六祖惠能的思想源自三部佛教重要經典:《金剛經》:主張「無念」、「無住」、「無我」《維摩詰經》:強調「入世修行」《涅槃經》:肯定「一切眾生皆具佛性」💡 他將這三大核心融合,形成了禪宗最獨特的修行觀:「從心出發,破除形式,當下解脫」🌸 三、《壇經》的精神價值✅ 無念不是無心,而是不執著於一切心念✅ 修行不是出世,而是在生活中明心見性✅ ..
每日修行模組 祝福禱文 #禪宗
📝【心性對話書寫法|六日修行模組】🌿 對話的對象不是別人,是你心中那個清明的「真我」🧘♂️ Day 1:我正在想什麼?引導句:此刻,我腦中浮現了哪些想法?哪些念頭是一閃而過?哪些會黏住我?回寫格式:「剛剛我一直想__,原來我習慣在__時會__。」「我觀察到這個想法只是念,不是我。」🌊 Day 2:我正在執著什麼?引導句:今天,我是否有特別執著的情境、念頭或情緒?若我放下它,會怎樣?不放下,又怎樣?回寫格式:「我對__很執著,其實背後是我怕__。」「我選擇暫時放下,觀察它是否還控制我。」🔍 Day 3:我看到什麼念頭重複出現?引導句:最近三天,有哪一類念頭或情緒常常重複出現?那代表我心中的什麼..
禪宗心法的源起與特色說明 #禪宗
🪷 禪宗心法的源起與特色說明🕊️ 一、禪宗的起源與傳承系統禪宗的根源可追溯至兩千五百年前,佛陀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「拈花微笑」,心印弟子摩訶迦葉尊者,並宣示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,不令斷絕。」從此,禪宗「以心傳心」,不依經典文字,強調心性直指,開啟了佛法在世間的實修路線。禪宗的法脈由釋迦牟尼佛傳至迦葉尊者為西天初祖,一脈相承至第二十八祖──達摩祖師,他東來中國,成為東土初祖,開啟中國禪宗的根本。 📖 二、《六祖壇經》的核心地位「六祖」指的是禪宗第六祖──慧能大師,「壇經」則是記錄他開示的言教,是唯一一部被稱為「經」的禪宗經典。慧能主張「..
禪宗重要修行方法總覽 #禪宗
🪷【禪宗重要修行方法總覽】1️⃣ 🧘♀️ 坐禪(禪定)|身心歸一的基礎功坐禪不是為了成佛,而是「當下明心」。目的:令身靜、心淨,回到當下,覺察自性。方法:端身正坐,調身、調息、調心呼吸自然,不控制,只觀照思緒來了不抗拒,知道它、放它走📍 建議:初學每日 10~20 分鐘,逐漸延長2️⃣ 🔍 看話頭|參究心性之門話頭就是「還未起念時的那一念」。方法:持一句話頭,如「念佛的是誰?」「我從哪裡來?」不求答案,只觀察「這一念」的起伏與消逝長時間參,直到一念打破,覺照現前📍 要點:不分析、不討論,只參一念,直到「透破」3️⃣ 🗣️ 默照禪(靜觀)|照見五蘊皆空的智慧禪源自曹洞宗風格,主張「寂然不動,感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