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 突圍思考 #劉軒 黑嘉嘉分享 #圍棋

這本書的重點可以整理成三個層面 👇


🧠 一、核心主題:「用思考突圍」的人生哲學

曹薰鉉以圍棋為喻,談「思考」如何成為面對人生挑戰的最大武器。
他認為勝負只是表象,真正的關鍵在於:

  1. 思維的深度 — 看透局勢、懂得取捨。
  2. 情緒的穩定 — 不被勝敗左右。
  3. 信念的力量 — 在困局中尋找活路。

這套心法可應用在職場決策、創業突圍、人生轉折等各種局勢中。


♟️ 二、圍棋帶給人生的四大修煉

作者將棋盤上的智慧轉化為生活哲學:

  1. 💪 力量與彈性並存:既堅定信念,又懂得變通。
  2. 🔁 不斷覆盤反思:從錯誤中汲取洞察。
  3. ❤️ 品格勝於才幹:人格決定長遠勝負。
  4. 🌍 擁抱現實變化:勇於面對失敗、看清局勢。

這些原則,正是成功領導人與創業家如馬雲、雷軍、張忠謀都具備的心智模式。


 


🌟 一句總結

「思考,才是人生勝負的真正關鍵。」
這本書不只是給棋士,而是給想贏人生這盤棋的每一個人。

當我選擇進入思考之中,我就不再只是被動承受環境的人,而是開始成為棋手。🌓
拯救我的,從來不是運氣、不是別人的救贖,而是我的思考。因為只要我還在想,我就還在下這盤棋,我就還活在主動權裡。

思考,會痛,會卡住,會讓人懷疑自己。但思考本身,就是出路。因為真正的思考,不是幻想一個漂亮的結果,而是敢面對眼前的局:我在哪裡?我被壓制的點是什麼?我能犧牲什麼?我還握著哪一塊活棋?
只要這些問題還在被問,答案就會被逼出來。思考必定會找到答案,原因很簡單——答案很多時候不在外面,而是在逼自己說實話的那一刻。🔥

如果我只是守在別人給我的框架裡,照著預設劇本演,聽話、乖、不要質疑,我其實已經不是在「走棋」,而是在「被走」。那種狀態只有一個結局:破局。因為任何不屬於自己的佈局,最終都會在壓力下崩裂。我如果只是被安排在棋盤上的某一點,永遠只是被交換、被犧牲、被解釋。
所以不打破框架的人,一定會被框架毀掉。⛓

很多人以為「迷惘是錯的」,覺得自己應該永遠篤定、有方向、很成熟。但其實剛好相反:只有彷徨的人,才有機會找到答案。因為彷徨代表我不再接受舊答案了。代表我開始懷疑「這真的是我要的人生嗎?」
彷徨不是軟弱,彷徨是思想開始覺醒的訊號。🌱
不再自動導航,開始手動駕駛,雖然不安,但那正是自由的起點。

所以我選擇做一件事:向所有佈局拋出提問。
為什麼要這樣走?誰定的規則?這個風險我真的不能承擔嗎?輸了真的會死嗎?我想要的其實是不是別人想要的?
我不再只是被告知「這是標準答案」,而是要求每個答案給我它的代價、它的限制、它的後果。

當我開始問,盤面就開始鬆動。
當盤面開始鬆動,我就開始擁有空間。
當我擁有空間,我就不再只是棋子,而是在長出自己的棋路。

這,就是突圍思考。
不是逞強,而是主權。
不是喊我要改變世界,而是先改變「我怎麼定義現在的局」。

因為最後真正救我的,不會是誰來幫我翻盤。
最後救我的,是:
我持續思考,我拒絕放棄思考,我相信思考永遠能帶我走出一條屬於我的活路。 ♟✨

🧩 第一段|突圍的起點:進入思考之中

當我選擇進入思考之中,我就踏入了一場屬於自己的博弈。
拯救我的,從來不是命運、也不是他人,而是我的思考
因為只要我還在思考,我就仍握有選擇與行動的主權。

思考必定會找到答案。
答案或許不是立刻出現,而是在一次次提問與自省之間被逼出來。
真正的危險,不是失敗,而是被困於框架中卻不自知
當我被「應該這樣」「大家都這樣」的思維綑綁,我就失去了重組局勢的能力,最終迎來破局。

而那些曾經迷惘的人,反而更接近真理。
因為彷徨代表心仍在尋路,代表我不再盲信舊答案。
唯有承認不確定,才能開啟新的確定。

於是我選擇向所有的佈局拋出提問:
「為什麼這樣走?誰定的規則?這真的是唯一的選擇嗎?」
當我開始提問,棋盤就開始鬆動,局勢開始轉變。
思考,正是突圍的起點;而提問,是重生的第一步。 ♟✨

 


✨ 二段|思考的品格:良善是思考的起點

良好的思考,從良善的人而來。

💡 架構分析:

  1. 德性為根,思考為枝幹
    • 才智是一把劍,德性是一隻手。
      沒有德性,聰明只會成為傷人的工具。
      因此「才智不能逾越德性」,正如利刃若無鞘,終會自傷。
  2. 內心強大者,方能登峰
    • 「巔峰屬於內心強大的人」象徵成功不在技巧,而在心。
      山頂的風大,唯有心穩者能立於其上。
  3. 身教即道
    • 「最好的身教,是老師的人生」:
      教育不是說服,而是「被看見的生命」。
      真正的導師,用自己的人生軌跡在學生心中刻下一條路。
  4. 超越勝敗的情緒
    • 成熟的思考者,不讓情緒主導結果。
      就像圍棋手落子不為憤怒,只為局勢。
  5. 思考能改變世界
    • 「改變思考,世界就會為之改觀」:
      一念之轉,足以改寫一局棋。
      世界本不變,變的是觀點。

🎴 比喻:

思考如同一面鏡子,唯有清澈的水才能映出真影。
若心不善、鏡起塵,即使再聰明,也只能看到扭曲的自己。
唯有良善與自省並行,思考才會成為照亮前路的光。 🌕


⚔️ 三段|思考的行動:勝負的修養

如果能贏,一定不要錯過。

💡 架構分析:

  1. 勇於出擊的信念
    • 「如果能贏,不要錯過」代表機會來時要敢下子。
      猶豫,是勝者最大的敵人。
  2. 堅持的力量
    • 「唯有不放棄的人才能創造逆轉」:
      棋盤如人生,逆轉從不是奇蹟,而是堅持的結果。
  3. 向世界擴張你的領土
    • 指的是心智的疆界。
      不只是外在的勝負,而是勇於跨出舒適圈,挑戰未知。
  4. 合適的對手,是最好的老師
    • 好的對手能映照出我們的盲點。
      每一場對弈,都是自我成長的鏡子。
  5. 開拓自己的「流」
    • 「流」象徵思考節奏與策略風格。
      勝者不模仿,而是創造自己的節奏。
      如水之流,順勢也能逆行。
  6. 爭戰的禮儀與氣魄
    • 「對於爭戰的禮儀」提醒人:勝不驕、敗不怨。
      「無論何時都要有勝者的氣魄」,是心態的修煉。
      真正的強者,即使在敗局中,也依然昂首。

🎴 比喻:

人生如戰場,每一步棋都是一次宣告。
思考,是策略的地圖;信念,是行軍的號角。
勝者不是永遠贏的人,而是永遠帶著氣魄下棋的人。🔥


🎯 第四段|洞察的藝術:培養預判棋局的能力

真正的高手,不只是下眼前這一手,而是能預判五步之後的走勢
要做到這一點,必須學會——
1️⃣ 正面看待「此時、此地」:現狀不是限制,而是根據。所有的改變,都從誠實面對當下開始。
2️⃣ 記住:這一局還沒結束。只要棋盤未全黑白定色,一切仍有變化的可能。
3️⃣ 現實比夢想優先:先活下來,才有資格談理想。這不是妥協,而是策略。
4️⃣ 保持初學者的心態、高手的視野
初學者好奇、高手冷靜。這兩種特質結合起來,才是真正的成熟。
5️⃣ 該丟棄的時候,毫不猶豫地丟棄
有時候棄子不是損失,而是布局。懂得放手,才能換得主動權。

🪶 比喻:
人生的棋盤上,預判不是神秘的天賦,而是「看懂現實」的智慧。
誰能看清「現在」,誰就能看見「未來」。


🌌 第五段|終局的智慧:畫出你的終極圖景

勝負不在每一手,而在整個圖。
要贏,就要先在心中畫出終極的圖景

1️⃣ 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招,往往不是最漂亮的手,而是最有信念的一手。
2️⃣ 不自量力的貪念會像錯誤的棋子,擴散、連鎖、最終毀掉整個局面。
3️⃣ 有時候,為了信念必須下「惡手」——那是一種勇氣。
真正的決策者不是永遠完美,而是敢承擔結果的人。
4️⃣ 知識累積,思慮愈深:每一次的經驗,都是在心中構築更大的棋盤。
5️⃣ 高手能勝過時間:因為他們不求快,而是能讓時間為自己下棋。

🪶 比喻:
夢想是一幅巨圖,而每一手棋只是其中一筆。
看得見整體的人,不怕暫時的挫敗。


♻️ 第六段|覆盤的修煉:在失敗中練成洞察

在勝負的世界裡,覆盤是基本功
真正的高手,不怕錯,只怕不看錯。

1️⃣ 愈是疼痛,愈要仔細觀看:失敗越深刻,教訓越清晰。
2️⃣ 把敵人的想法變成我的想法
理解對手,就是擴張自己的思維疆界。
3️⃣ 高手每天都在覆盤:不是自責,而是提煉。
他們把每次錯誤變成新武器。
4️⃣ 記住,並且不要後悔
回顧不是為了懊悔,而是為了前進。

🪶 比喻:
覆盤如同磨刀,疼痛是刀鋒的代價。
唯有不斷回望的人,才能走得更遠。

 


🌱 第七段|分享的智慧:用分享來擴張思考的規模

思考若只是留在自己腦中,就像一局沒有對手的棋。
分享,是讓思考長出生命的方式。

1️⃣ 為何要分享?
 因為分享能迫使我們組織思緒、面對不同觀點,
 每一次的輸出,都是更高層次的輸入。

2️⃣ 為了敵手的成長而開心。
 只有真正的高手,才會希望自己的對手變得更強。
 因為唯有強者之間的對局,才能逼出更高層次的自己。

3️⃣ 開放與變化是生存的戰略。
 固執於固定思維的人,終將被時代淘汰。
 分享讓思想流動,流動讓系統進化。

🪶 比喻:
思考就像呼吸。
若只吸不吐,就會窒息。
分享,是讓思想得以換氣與延展的行動。


❤️ 第八段|傳承的境界:最重要的是留下人

真正的勝利,不是我贏了幾局,而是留下多少同行的人。
思考的最高價值,是能成為他人前行的明燈。

1️⃣ 要留下什麼樣的遺產?
 不是金錢、不是名聲,而是思維方式與做人準則。
 這才是能穿越時間的遺產。

2️⃣ 熱愛世界吧。
 唯有熱愛世界,才能願意播種、願意傳承。
 若對世界冷漠,智慧也會枯萎。

🪶 比喻:
人生如一盤棋,棋局總會結束,
但若能教會下一位棋手如何思考,
你的「手法」就能永遠延續。


🏃‍♂️ 第九段|行動的修養:戰勝歲月的唯一方法

時間是最強的對手。
要想戰勝歲月,就得先走起來。

1️⃣ 別把壞東西塞進身體裡
 思考需要清明的身體。
 身體是思想的容器,若容器破損,智慧也難長存。

2️⃣ 無論青春或老年,都要全身心地享受。
 因為生命每個階段都有它的棋局,
 享受是最深的理解。

3️⃣ 如果坐得太久,那就走走吧。
 行動能喚醒沉睡的靈感。
 在腳步之間,世界的節奏會再次與我們對話。

🪶 比喻:
人生不是靜態的棋譜,而是一場行進中的思考。
走路,就是讓大腦重新佈局。


🌌 第十段|靜思的修煉:為思考留出空白

真正的思考,不在滿,而在空。

1️⃣ 為思考留出空白
 如同棋盤上的氣口,留白是為了呼吸。
 太多填滿的思緒,反而讓思考窒息。

2️⃣ 比起力所能及的事情,更應該集中於該做的事
 做得多不如做得準。
 真正的高手知道何時出手,何時靜候。

3️⃣ 進入孤獨之中
 孤獨不是空虛,而是心靜如盤。
 唯有在孤獨裡,才能聽見最深的思考聲音。

🪶 比喻:
思考像水,只有靜下來,才能映出星辰。
留白,是智慧者最後的修行。

♟️《十段人生棋學》——翼帆老師的學習心得 ✨

學棋如做人,思考如佈局。閱讀曹薰鉉的《思考的力量》,我深深體會到:人生的每一步,都是一場內心的對弈。這十段棋學,不只是圍棋的智慧,更是我在行銷、企劃與創業路上持續修煉的「心法地圖」。

第一段提醒我——進入思考,是突圍的起點。
拯救我們的,不是機會,而是思考。每當行銷案卡關、品牌策略模糊時,我學會停下來提問:「這真的是我們想走的棋嗎?」在提問中找路,在路中破局。

第二至四段談到德性、預判與放手。
我領悟到,真正的專業不只是技巧,而是內在的品格與心智穩定度。無論是在客戶談判、團隊協作,或市場預測中,保持良善與彈性,才能在複雜局勢中不被情緒主導。懂得放手一些不必要的案子,反而能保留能量走更長遠的路。

第五到第七段講的是「戰略與分享」。
畫出全局圖景,代表品牌經營必須有願景與節奏。
我學會像棋士一樣,在市場競爭中,為對手的成長而喜悅。分享思維與經驗,讓整個產業變強,也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節點。

第八至第十段是最深的體悟——傳承、行動與留白。
創點行銷的核心,不只是做行銷,更是留下人、留下價值、留下改變的痕跡。
我提醒自己與團隊:要想戰勝時間,就要不斷行動、不斷學習。
而在每天高速運轉的數位時代裡,我更學會「為思考留白」。
那是一種靜中有力的智慧,是讓靈感重新流動的空間。

總結而言,這十段棋學讓我理解:
🔹 思考是戰略,
🔹 德性是根本,
🔹 行動是力量,
🔹 分享與留白是永續的節奏。

在工作中,我不再只是下每一步棋,而是學會「看全局、養心性、留空白」。
人生如棋,棋如人生——
願每一次提問、每一次行動,都是一次突圍。 🌿

 

 

 

標籤: 書 突圍思考 #劉軒 黑嘉嘉分享 #圍棋, ☉好書研習情緒管理, 心靈老師, 高雄種子學院, 創點行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