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練式父母 — 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親職關係 #財商 ESBI

 


💎 課程名稱:教練式父母

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親職關係

🌟 一、課程理念(Spirit)

在教練式教育中,我們相信:「孩子不是要被控制,而是要被啟發。」
父母不只是教導者,更是孩子生命的鏡子。
當父母願意以身作則、學會覺察與傾聽,就能成為孩子的「人生教練」。

💬 核心精神:「用生命影響生命,讓孩子從信任中成長。」


🎯 二、課程目標(Goal)

這門課的目標是協助父母發現並釋放孩子的潛能,
培養孩子的思辨力與自主判斷力,
建立能互相理解與尊重的親子對話模式,
並轉化親子關係中的衝突,成為共同成長的契機。


🧭 三、學習步驟(Process)

課程透過「覺察、反思、改變、行動」四個階段,
讓父母從自身開始轉化,帶領孩子共同成長。

首先是反思,學習檢視自己在親子互動中的反應與情緒,
看見無意識的教育習慣。

接著進入覺察,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與情緒,
學會傾聽與同理,而不是急著糾正。

然後進行改變,從控制轉為引導,
讓對話重建信任,讓關係重新連結。

最後是行動,將這些改變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
以實際互動創造出穩定而溫暖的家庭氛圍。

🌱 「沒有失則的孩子,只有還沒被賞識的孩子。」


💬 四、互動與回饋(Feedback)

教練式父母以「讚賞式回饋」取代責罵,
學習用「描述、感受、信任」三步驟語言表達。

例如:
✅「你今天自己準備書包,這代表你越來越獨立,我相信你能照顧好自己。」
❌「你怎麼老是忘東忘西?」

讚賞不是溺愛,而是讓孩子在被肯定中找到自信與方向。


🌈 五、課程應用(Application)

課程中會帶領父母進行同理心訓練,
學習從傾聽孩子的情緒開始,而不是評價行為。
透過開放式提問,讓孩子思考與自我表達,
例如:「如果重來一次,你會怎麼做?」、「你覺得這樣的選擇會有什麼結果?」。

同時,我們會設計家長覺察日誌,幫助父母每天練習反思,
再將所學轉化為具體行動,打造更有溫度的家庭文化。


🕊️ 六、課程願景(Vision)

我們相信:當父母成長一點,孩子就會幸福很多。
教練式父母不追求完美,而是願意學習、願意改變、願意同行。
讓家成為孩子最安全的港灣,
讓「愛與信任」取代「命令與懲罰」,
共同培養出能思考、懂共情、會選擇的下一代。

💬 結語名言:「父母成長一點,孩子就會幸福很多。」


👨‍👩‍👧‍👦 故事主題:《連爸爸都不可信任》— 教練式父母的反思課

🌙 故事:

一個五歲的孩子,在家裡的床上玩跳跳。
爸爸在旁邊笑著說:「來吧!跳過來,爸爸會接住你!」
孩子猶豫了一下,看到爸爸的笑容,決定相信。
他深吸一口氣,張開雙手,從床上跳向爸爸的懷裡。

結果,爸爸並沒有接住他。
他摔在沙發上,疼得眼淚直流。

媽媽走過來,只淡淡地說:「壞壞的爸爸。」
爸爸也只是笑笑,沒有多解釋。
那天晚上,孩子在心裡默默記下了一句話:

「原來,連爸爸都不可信任。」

於是他長大後,學會了獨立、堅強、冷靜,
卻也在心底關上了「信任」那扇門。


💡 教練式父母的啟發

①【信任是孩子的世界觀起點】🌱

對孩子而言,父母的「承諾」不是一句話,而是一個世界的穩定基礎。
一次被背叛,孩子學到的不是「現實」,
而是「世界是危險的,信任是錯的」。


②【權威式父母給的是恐懼,教練式父母給的是力量】⚖️

  • 權威式父母:用控制、測試、懲罰建立權威
  • 教練式父母:用信任、引導、覺察培養責任

教練式父母不透過「跌倒」來教孩子什麼是現實,
而是透過「陪伴、解釋與共同修正」讓孩子懂得選擇。


③【傷口也能成為智慧】💎

這個孩子長大後若學會療癒,就會理解:
爸爸那個笑,或許是「想逗他玩」,
但也讓他錯誤地學會「信任會帶來傷害」。

成年的我們,要學會「重建信任」——
讓自己從「不能信任任何人」
走回「能選擇值得信任的人」。


④【父母的語言 = 孩子的內在聲音】🪞

一句「我會接住你」
如果做不到,就等於在孩子心裡植下一顆「懷疑種子」。
教練式父母應該說出「能兌現的話」,
或在錯誤後,誠實面對:「爸爸剛剛做錯了,我應該接住你。」


🧭 學習重點:教練式父母的三個信任原則

原則行動建議教育價值
💬 一、說的出要做得到承諾要小、要真實建立孩子的安全感
👂 二、錯了要道歉真誠的修復比完美更重要孩子學會面對錯誤
🤝 三、讓孩子也參與選擇問:「你希望我怎麼接?」孩子學會溝通與自信

🌟 結語

真正的教練式父母,不是讓孩子學會懷疑世界,
而是讓他在跌倒後,仍相信世界值得被信任。

💬「信任不是天生的,而是被培養的。
如果孩子在家裡學會信任,他就能在世界上勇敢。」


💎 教練式父母(Coaching Parents)

主題:用生命影響生命,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。


🌟 一、精神(Spirit)

「孩子不會聽你說什麼,他們只會學你怎麼做。」

1️⃣ 以生命影響生命
 教練式父母的力量不在說教,而在「活出榜樣」。
 你怎麼面對挑戰,孩子就會怎麼面對困難。

2️⃣ 以身作則
 行為 > 語言。
 當父母能誠實、尊重、堅持與溫柔,孩子自然會內化這些特質。


🎯 二、目標(Goal)

1️⃣ 幫助孩子釋放潛能
 每個孩子都是未被雕琢的鑽石。
 教練式父母不是幫孩子決定方向,而是協助他「看見自己能做到什麼」。

2️⃣ 培養思辨與獨立思考能力
 讓孩子學會問問題、分析、評估與選擇,
 而不是盲從父母的期待或社會的標準。


🧭 三、步驟(Process)

1️⃣ 反思(Reflection)

 先看見自己在親子互動中的反應與情緒。
 例:為什麼我會生氣?我想教的是什麼?

2️⃣ 覺察(Awareness)

 意識到自己與孩子的真實需求。
 例:孩子在哭,不是故意頂嘴,而是需要被理解。

3️⃣ 改變(Transformation)

 從「控制孩子」轉為「引導孩子」。
 放下「我比較懂」,改成「我們一起找答案」。

4️⃣ 行動(Action)

 落實在日常互動:
 - 用提問代替命令
 - 用鼓勵代替批評
 - 用討論代替指責

💬 核心信念:
「沒有失則的孩子,只有沒有被賞識的孩子。」


💬 四、回應(Feedback)

  • 讚賞式回饋:看到孩子的努力,而非只看結果。
    ✅「你今天有試著先想一下,這很好!」
    ❌「你怎麼又弄錯!」
  • 肯定式語言三部曲:

    1. 先描述行為(具體)
    2. 再表達欣賞(情感)
    3. 最後給信任(未來)

    💬例:「你剛剛主動道歉,這代表你很有勇氣,我相信下次你會更成熟處理。」


🌈 五、應用(Application)

1️⃣ 同理心(Empathy)
 學會「聽出情緒」,而不是「聽話語」。
 👉 問:「你是不是覺得被忽略了?」而不是「你幹嘛又生氣?」

2️⃣ 問問題(Powerful Questions)
 好父母不給答案,而是讓孩子思考。
 範例提問:
 - 「如果重來一次,你會怎麼做?」
 - 「你覺得這樣的選擇會有什麼結果?」
 - 「這件事讓你學到什麼?」


🕊️ 結語

教練式父母不追求完美,而是願意成為孩子的鏡子與同行者。
當你選擇理解勝於控制,孩子就會在安全中成長出力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標籤: 教練式父母 — 用生命影響生命的親職關係 #財商 ESBI, 創業圓夢情緒管理, 心靈老師, 高雄種子學院, 創點行銷